天渐凉,露成霜。深秋时节,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犹如一个巨大的调色盘,湛蓝的天空、金色的草原、如黛的群山……成群的牛羊与骏马悠然自得地低头啃食着已经泛黄的牧草。天际处,雄鹰展翅翱翔,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壮阔图景中,内蒙古邮政始终秉承“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持续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认真履行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职责,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锐意进取、快马加鞭,向实而为、向新而行,以破局而立的实干担当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邮政新篇章。
坚守 以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架起草原邮路军民“连心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2017年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让塞北小镇朱日和进一步广为人知。
朱日和镇地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南部,现有行政嘎查(蒙古语,为行政村的意思)18个,镇土地面积2740.7平方公里,全镇户籍人口1.5万余人。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邮政所、环岛路邮政所,分别承担着当地居民群众和训练基地官兵的用邮服务任务。54岁的熊志军既是这两个邮政所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投递员。
熊志军是1989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投递员的,至今已经整整36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当年只有18岁的“小熊”,变成了现在全镇尽人皆知的“老熊”。他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已经攒了1788个。“真心爱军队 同心固国防”,这是环岛路邮政所收到的朱日和训练基地授予的牌匾上的字样。
10年前,熊志军在朱日和挥别本报“边疆邮路行”采访组;而今,他又在这里迎来“再走边疆邮路”采访组。面对“十年之约”,熊志军如同见到老朋友一般,同采访组的每一位成员握手寒暄、唠着家常,甚是亲切。虽然时光易逝,仿佛弹指一挥间,但说起邮路上的变化,他却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最初是骑自行车投递,后来是骑摩托车,现在开上了绿色邮车,邮件多了用大车、少了就用小车,投递频次每周5次,训练基地是7次……”熊志军感慨自己遇到了好时代,如今村镇里的路变宽了,牧民群众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熊志军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娴熟地为用户办理包裹寄递业务。“邮政快递服务很好,速度挺快的。”蒙古族姑娘苏都说。
草原邮路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在周而复始的四季交替中,熊志军同全区众多投递员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祖国边疆,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架起了邮政服务边疆军民的“连心桥”,成为农牧民群众和边防战士最为信赖的“贴心人”。
从朱日和镇沿G55二广高速公路驱车160余公里,是位于二连浩特市的赛乌素邮政所。赛乌素嘎查是一个农业嘎查,主要种植蔬菜、水果,通过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镇”。提起邮政服务,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云富感慨颇多:“不仅党报党刊能够做到‘当日达’,疫情期间更是通过绿色邮车将采摘的果蔬产品运出去,保证了村民丰产又丰收。”
内蒙古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边境线有4200多公里。面对地广、人稀、天寒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自然环境,内蒙古邮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格遵循普遍服务“三个优先”工作原则,实现了全区11064个建制村、131个边境自然村、71处边防点位邮路的100%通邮,全面提升了农牧区普遍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将邮政的“政治责任清单”转化为“民生服务答卷”。
创新 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打造邮政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浩浩黄河,奔腾不息。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几字弯”顶端。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这里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北纬40度黄金种植带上,农牧产品丰富。如何发挥邮政资源禀赋,实现农畜产品购销两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巴彦淖尔市邮政分公司把目光落在了“网点+站点”这个“聚宝盆”上,确定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网点+站点”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创新打造覆盖城市、乡村和线上、线下的“双生态圈”。
10月13日,巴彦淖尔市胜利路邮政支局人气十足。与支局一墙之隔的,是市农垦集团的“天赋河套”旗舰店。市民张海涛在旗舰店选购了两瓶香菇牛肉酱,在支局经理付慧敏的帮助下,他关注了“内蒙古邮政微金融”微信服务号,在权益中心“邮乐优惠购”领取2张优惠券后,用邮政卡仅支付1元就完成了购买。“香菇牛肉酱是邮政与‘天赋河套’店联合推出的社区团购产品,零售价15元,团购价4元,在前一天的微信群接龙中,有22名客户预采购。”付慧敏说,这样的社区团购每周都有,几乎每次团购都会“爆单”。
巴彦淖尔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樊培军告诉采访组,“天赋河套”品牌由市政府主导创立,市农垦集团负责运营,产品都成为当地优质农畜资源。邮政与市农垦集团的合作方式属邮商联盟,邮政在线上组织社区团购,把团购产品作为一种福利回馈客户、增强黏性,“天赋河套”则负责推出团购产品,由客户线下到店自提,对持邮政卡购物的客户还开展满减优惠、积分兑换等,双方资源共享、客户复用。付慧敏说,加入了与“天赋河套”的互动,网点客流量明显提升,2025—2026年度代理金融专项活动启动以来,胜利路支局已新增价值存款500余万元,在城区16个金融网点中排名首位。
五原县邮政分公司在“双生态圈”打造中,携手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度融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争取政府补贴资金,选取全县11个乡镇的11处商超,全部升级改造为邮政标准化综合便民服务站点。采访组在银定图镇福多乐天天惠超市看到,面积达425平方米的超市宽敞明亮、顾客盈门,货品琳琅满目,“天天3·15 放心邮乐购”的标志醒目,快递存放处摆满了待取的包裹。“环境好、人气旺,营收比改造前增加了近三成。”超市老板李浩喜笑颜开,特意将采访组领到新建的冷库。冷库里摆满了牛羊肉等生鲜产品,他说再也不用为存放问题发愁了,村民随时需要,自己随时有货。
为了确保“双生态圈”打造进展顺利,巴彦淖尔市分公司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确定推进方案,加快建设进度,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累计建设优质站点119个,其中城区56个、农村63个。通过搭建生态场景,用好权益清单,设置支局长转型发展专项奖,开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次次有复盘”站点主题营销活动等,实现线上引流、线下获客,各类特色场景百花齐放,各板块邮政业务协同发展,“双生态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场景。
今年7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内蒙古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险情,造成大量瓜果滞销。巴彦淖尔市分公司就发挥“双生态圈”优势,发起并开展“阳光公益助农”等系列活动,帮助银定图镇等地瓜农销售西瓜40余万斤,有效降低了瓜农的损失。
五原县分公司了解到,该县草原敕勒川生态农业合作社因扩大生产线急需资金,该分公司迅速将此信息提供给邮储银行五原县支行后,支行经过调查为其提供贷款200万元。同时,还携手优质站点鑫汇家仓储购物中心,将合作社农产品引入“双生态圈”,形成销售额4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合作社资金压力。
2025年以来,内蒙古区邮政分公司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截至9月底,累计形成农产品销售额1.55亿元,通过站点为邮政网点引流形成AUM5.39亿元,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1.9%,快递进村业务量累计达7359万件。
突破 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奋斗精神,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正北部,与蒙古国口岸城市扎门乌德隔界相望,两市相距仅9公里。2024年建设的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与毗邻国家共同建立的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为这里创造了“通”的条件。
10月17日,采访组在二连浩特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见到二连浩特市邮政分公司原总经理贾凡(现任苏尼特左旗邮政分公司总经理),目前二连浩特国际业务仍由他牵头负责。说起跨境电商,贾凡打开了话匣子。看准了跨境电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二连浩特的口岸优势,在自治区、盟邮政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从2019年起,二连浩特邮政就开启了跨境电商探索之路。在海关、商务等部门指导下,逐步协同构建了与物流、电商企业的合作机制,打造中国、蒙古两国市场的服务网络,真正形成了“通道+枢纽+网络”的立体化跨境寄递体系。
在二连浩特市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邮件交换及安检设备正在高效运转,一票票跨境电商包裹正快速通关。2025年4月,二连浩特邮政开通全区首条蒙古国方向跨境电商专线,成功承接Temu、速卖通、阿里、Pick Up、希音等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和客户业务,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发运邮件、快件60.6万件。依托口岸区位优势,当地开通“9610”模式,执行“清单验放、汇总申报”流程,大幅提升通关效率,时限较以往压缩了近70%,邮件、快件最快48小时即可送达乌兰巴托的客户手中,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境内揽收、申报、运输、清关再到蒙古国派送,实现了电商快递‘门到门’服务,是中国邮政的时效与信誉,才将这些服务从畅想变成现实。” MNPOST中国负责人祁常胜称赞道。在国际邮件互换局的工作场地上,来自蒙古国的司机图布新(音译)正在为出发做准备,当问到来这里运货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他表示:“车刚刚停好就已经开始装货了,货物装满就走,基本不用等,而且车辆出入中国还有绿色通道,效率很高!”过去在其他货仓,他常需等待几天装货,如今半日便可满载启程,货运的时间成本大大压缩,他的收入也有了提升。
贾凡说,目前他们正在全力拓展中俄市场,依托“中蒙成熟通道+中俄潜力赛道”的双布局,贾凡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中蒙、中俄两条跨境电商专线运营稳定,每天发运8个车次,2026年通过邮政渠道形成的贸易额将达20亿元。”
寄递业务的突破不仅在国际,也在国内。在熊志军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苏尼特右旗的一位牧民,看到了有着“肉中人参”美誉的苏尼特羊。“我们自家的羊肉都是找邮政运出去!”牧民孙美笑着说道。作为曾经的“皇家贡品”,如今在现代物流的助力下,远在边疆的美味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此,当地邮政在自有处理中心打造了248平方米的冷库,开展仓配一体化服务,依托位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800平方米冷库,叠加邮航运力优势,为苏尼特羊销往全国打通了出村的“最初一公里”和入库的“最后一公里”。位于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等地都是优质牛羊肉产区,为更好服务冷鲜肉寄递,内蒙古邮政在冷鲜肉寄递旺季,实施“大兵团作战”,抽调营销骨干组建突击队,去往重点产区的旗(县)为客户提供上门打包、流动揽收等服务。邮件采取“邮航+民航+高铁+冷链”模式多渠道发运,并采用规范的特别包装,便于各环节明显识别和优先处理,确保运输时效。截至10月13日,内蒙古邮政累计发运冷鲜肉邮件超5000吨。
这一行,我们看到河套沃野上邮路密织如网、草原沙海间邮件传递如梭、繁忙口岸前邮车传邮万里……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深秋的内蒙古提前入冬,天空飘起了细微的雪花,邮车穿行过草原,两侧的骏马奔腾如飞,而在这里坚守、创新、突破的邮政人正像这一匹匹“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编织着联通世界的纽带,承载着民心相通的期待,更书写着新时代的边疆故事。

来自原产地的苏尼特羊肉通过邮政运往全国各地。

“网点+站点”进一步打通当地邮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